您现在的位置是:追梦的小屋 > 文章

沧州作风教育微故事:小故事里的大智慧

追梦的小屋2025-11-03 22:56:06【文章】9人已围观

简介在沧州这片热土上,作风教育正以最接地气的方式深入人心。一个个生动的微故事,如同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党员干部的心灵。这些看似平凡的小故事,却蕴含着作风建设的大智慧,折射出新时代党员干部应有的精神风貌。微故事

在沧州这片热土上,沧州作风教育正以最接地气的作风方式深入人心。一个个生动的教育微故事,如同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党员干部的微故心灵。这些看似平凡的故事小故事,却蕴含着作风建设的大智大智慧,折射出新时代党员干部应有的沧州精神风貌。

微故事里的作风作风密码

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沧州市政务服务中心,李科长已经帮行动不便的教育老人办完了低保手续。这个被群众拍下上传朋友圈的微故"五分钟暖心服务"微视频,意外成为作风教育的故事鲜活教材。在沧州,大智这样的沧州微故事每天都在上演——从窗口单位的"延时服务三分钟"到扶贫干部的"泥腿子调研法",每个故事都是作风作风建设的生动注脚。

沧州作风教育微故事:小故事里的大智慧

小切口里的教育大转变

沧州市纪委监委创新推出的"作风教育微故事"征集活动,已经收集到1200余个来自基层的真实案例。这些故事没有宏大的叙事框架,却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着作风转变的细节:某镇干部在暴雨夜蹚水转移群众时磨破的三双胶鞋,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为外地客商准备的"办事路线手绘图",街道办主任手机里存着的200多个居民电话...正是这些具象化的微叙事,让抽象的作风建设变得可感可知。

沧州作风教育微故事:小故事里的大智慧

沧州作风教育的创新实践

在渤海新区的项目工地上,挂着"作风教育微故事"的展板格外醒目。这里展示的不是空洞的口号,而是30位基层干部在服务重点项目中的真实事迹。沧州独创的"微故事+微课堂+微整改"教育模式,通过"故事采集—案例剖析—行为矫正"的闭环机制,让作风教育真正落地见效。统计显示,采用这种教育方式后,群众对机关作风的满意度提升了17个百分点。

沧州作风教育微故事:小故事里的大智慧

从听到讲的角色转换

更值得关注的是,沧州作风教育正在从"要我听"向"我要讲"转变。在最近举办的"我的作风故事"分享会上,62岁的村支书王建国用方言讲述自己如何通过"坐炕头办公"化解了20年的宅基地纠纷。这种参与式教育打破了传统说教模式,让干部们在讲述中自我教育,在倾听中相互启发。市委党校更将这些微故事开发成情景模拟课程,学员们在角色扮演中切身感受作风优劣带来的不同结果。

微故事传播的乘数效应

沧州作风教育的智慧,还体现在对新媒体传播规律的把握上。市纪委监委微信公众号推出的"每日一故事"栏目,累计阅读量突破300万次。其中"一份没送出去的土特产"的故事被改编成微电影,在抖音平台获得82万点赞。这些源自生活、带着泥土芬芳的微内容,通过社交媒体的裂变传播,产生了远超传统教育方式的震撼力。很多年轻干部坦言,正是这些直击心灵的微故事,让他们对"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"有了更深的理解。

从机关大院到田间地头,沧州作风教育微故事正在书写新时代的干群关系新篇章。这些带着温度的故事,既是作风建设的生动记录,更是共产党人初心的时代映照。当每个干部都能成为故事的主角,当每个故事都在传递正向价值,作风建设就真正成为了触及灵魂的自觉行动。在沧州,微故事正在汇聚成改变作风的磅礴力量,这或许就是新时代廉政教育的沧州答案。

很赞哦!(2)